練習毛筆漢字書法的規律
發布時間:2020-02-15 作者:藝霖 瀏覽量:
書法,又稱“中國書法“,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。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,開始以圖畫記事,經過幾千年的發展,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,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,便產生了書法,古往今來,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,至于其他書寫形式,如硬筆、指書等,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,并非迥然不同,而是基本相通。基于索本求源(指甲骨文之后),今天山東書法培訓學校重點介紹一下毛筆書寫漢字的規律。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“狹義”的理解,那么對領會“廣義的書法”也會大有裨益。
從狹義講,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。包括執筆、運筆、點畫、結構、布局(分布、行次、章法)等內容。例如,執筆指實掌虛,五指齊力;運筆中鋒鋪毫;點畫意到筆隨,潤峭相同;結構以字立形,相安呼應;分布錯綜復雜,疏密得宜,虛實相生,全章貫氣;款識字古款今,字大款小,寧高勿低等。
從廣義講,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。換言之,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,以其書體筆法、結構和章法寫字,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,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,書法己不僅僅限于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,其內涵己大大增加。例如,從使用工具上講,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,毛筆、硬筆、電腦儀器、噴槍烙具、日常工具等種類繁多。
它是在傳統書法基礎上,加以創新,突出"變"字,融詩書畫為一體,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,使作品成為“意美、音美、形美”的三美佳作。在日本不少書家摒棄文字的語言性,樹立文字的“形象性”,出現了“墨象”派,以用筆的輕重和徐疾、筆鋒的開合及落筆位置的變化等,寫出各種形象的文字。這一書派,雖突出“意象”,其字賞之也新穎,但漢字并非都是“形象”字,因此步履艱難,發展受到限制。所有這些,可以看出書法和其他事物一樣,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著。這一點必須引起書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視。